八百諸侯會孟津--會盟臺遺址

發(fā)布時間:2012-11-28 來源:縣文廣新局

 

 

 

 

  紂是商朝最后一個帝王,他和桀一樣均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。據(jù)歷史記載,紂聰明過人,尤善詭辯,在商朝最高統(tǒng)治圈中無人能與他相比,因此他就養(yǎng)成了自以為是,剛愎自用,狂妄驕橫的壞脾氣。紂體格威猛,力量過人,能徒手與猛獸搏斗,能一手托起房梁,一手更換房柱,自以為天下無敵,從不把一切放在眼里。即位以后大興土木,役使上萬民眾在朝歌大修宮殿樓閣,極力搜刮人民,統(tǒng)治之下的各諸侯方國稍有怠慢,他便興兵討伐,嚇得諸方國只好忍氣吞氣,百般服從。紂不但在統(tǒng)治區(qū)橫征暴斂,個人還非?;囊鶡o度。有個叫蘇的小國為討好他,給他進獻了一位絕色美女妲己,紂見了妲己之后十分歡喜,將其它嬪妃丟到一邊專寵妲己,對其百依百順,有求必應,為她修建了許多離宮別館;將國家政務扔到一邊,終日攜妲己尋歡作樂;做酒池肉林;讓隨從男女全部脫光衣服,在林間池畔追逐嬉戲,樂師在一旁彈奏淫蕩樂曲以助其興,荒淫無度達到了頂點。
  由于紂的黑暗統(tǒng)治,商朝內(nèi)部矛盾重重,一些諸侯方國也開始起來叛亂。紂為了維護其反動統(tǒng)治,采取高壓政策嚴厲打擊,他曾創(chuàng)造了炮烙之刑,將囚犯放到一銅柱上,下邊燒上炭火,使人在銅柱上燙的肉爛難忍墜火而死,慘暴統(tǒng)治可見一斑。此時商朝西部的一個方國周已發(fā)展壯大起來。在周文王時期通過對西北各部的進攻擴大了疆土,鞏固了后方,已開始全力向東部發(fā)展。周文王自己還非常重視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,親自督促眾人墾辟良田,并采取懷柔政策收買人心,內(nèi)部人心安定,經(jīng)濟實力雄厚,其統(tǒng)治周人近50年,基本完成了滅商的準備工作。
  周文王死后,其子季發(fā)即位,這就是歷史上的周武王,他看到商朝已眾叛親離,內(nèi)外交困,認為取商而代之的時機已經(jīng)成熟,于是擴建都邑,興建鎬京城并以此作為滅商的大本營,積極儲蓄力量準備滅商。經(jīng)過了幾年的精心準備,周武王認為已具備了消滅商紂王反動統(tǒng)治的條件。為了弄清商朝實力的虛實,試探滅商之戰(zhàn)是否會有其它方國響應,考察一下周國的影響力,在他統(tǒng)治的第九年,周武王大會諸侯于盟津(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東北)。
  當周武王率軍到達孟津時,長期深受商紂王高壓之苦的各路諸侯八百多不期而至,盟會上周武王數(shù)陳商紂王的各種罪狀,表明自己繼承先王未競之業(yè)一定要消滅商朝,要求各路諸侯一定要全力協(xié)助,同心同德,不能有絲毫懈怠,并下令所有將士向黃河對岸進攻。一時間干舟竟發(fā),浪花飛濺,渡河部隊迅速攻上了黃河對岸,此時周武王又急令他們返回,將這次渡河當成了滅商之前的一次總演習。
  通過盟津之會,周武王操練了部隊,摸清了商王朝的虛實,確立了自己牢固的盟主地位,說明周已有能力完成滅商大業(yè)。不久周武王親率大軍再次渡過盟津,向商都朝歌發(fā)起了進攻。雙方軍隊大戰(zhàn)于牧野,基本消滅了商軍主力,很快便滅掉了商朝。
  北臨黃河、東接偃師的孟津縣會盟鎮(zhèn)扣馬村,早先應是有寨墻和幾個寨門的?,F(xiàn)在寨墻已不存,寨門僅余南邊一個,且弊敗得不成光景。若非一旁墻上高高嵌著一塊鐫有“商伯夷叔齊扣馬地”幾個字的石條,那么它就真的是“乏善可陳”了!
  在河洛大地上,5000年歷史的痕跡隨處可見。如這一小小的扣馬村,即是一場順天應人戰(zhàn)爭的序曲和一段改朝換代前奏的見證──而這一事件的時間則是約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商代末年。
  進入老寨門,右視即見一臺,上佇一通不甚規(guī)則的紅砂巖質石碑,有隸書“會盟臺”三字。臺甚矮小,斷無會盟八百諸侯之闊大氣象,顯系后人附會所為,不過寄意罷了。然而,中國古代史確曾在此做過一次較具影響的短暫勾留,同時也說明了失民心者必失天下、絕非人力所能挽回。而先是“叩馬而諫”、阻義師以伐無道,后又“不食周粟”、甘愿餓死并以“賢人”著稱于后世的伯夷、叔齊二人,假若泉下有知,倒真應該好好品味這樣一個質樸卻又深刻的道理──古老的會盟臺,依舊依稀可見,似可讓人追憶往昔周武王吊民伐罪,大會諸侯時的盛景。而如今,卻只余荒草叢生,青苔累累,只有那孤獨的會盟臺,似在對來往的人講述著它昨日的輝煌……岳凌云默默的看了幾眼這荒涼古跡,似是回想起了他往昔的輝煌,心下一嘆,快步而去。
 

(李豐雷)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分享: